「畫中有話」 深秋的清晨,趁纜車登上巴黎18區的蒙特瑪山。沿著一條陡峭的石板路來到阿布鲁瓦街和薩烏爾街的拐角處,一組粉紅鮮黃亮藍的建築物,在初昇的太陽里顯得如此柔美寧謐,立即擄獲了我的心。 一幢粉紅色的小屋依附著佈滿長春籐的高樓,籐蔓上俱是紅葉。這便是「玫瑰之家」餐廳(La Maison Rose)。 1906年一位畢加索的模特兒加加洛買下這幢小屋,就將它漆成粉紅色。加加洛的丈夫是一位加泰羅尼亞畫家,夫婦倆開始經營「玫瑰之家」餐廳。 趁大隊觀光客尚未湧至,拍下照片也畫了速寫。 回到紐西蘭整整過了4年才畫成水彩,第一張失敗,讓我給撕了,這張是重畫的。 我有一個習慣,在家中一處固定的位置,懸挂剛完成的畫。然後每天不斷審視,尋找敗筆及畫得不夠理想的地方。有時候一張本來看上去成功的畫,可能經過挑剔被歸為劣作。 這張「蒙瑪特丘的清晨」算是未被歸為劣作。 如何表達那一種深秋初冷沁人肺腑、清新亮麗的情調,讓陽光也帶寒意,是這張畫最大的挑戰。 巴黎人一大早離不開麵包和報紙。畫面里右下角腋下夾著法棒,邊走邊讀晨報的女子,很明顯是本地人;她穿大衣戴圍巾,意味著氣溫很低(當時零上四度)。這些細節的處理非常重要。 一個畫畫的人,一生中必去兩個的地方是意大利和法國。這是一種三文魚越過海洋進入河川,溯流而上返回原鄉產卵的原始衝動。 蒙瑪特這個「藝術家的搖籃」里,居住過馬奈(Manet)、梵谷(Van Gogh)、竇加(Degas)、雷諾瓦(Renoir)、塞尚(Cézanne)、莫內(Monet)、羅特列克(Henri de Toulouse-Lautrec)、高更(Gauguin)、畢卡索(Picasso)、莫迪利亞尼(Modigliani)等畫家。 我在蒙瑪特迷宮般的巷弄里徜徉,上上下下那些石階,內心受到的藝術感召,跟當年出沒於此的大師泰斗們沒有甚麼不同。 不同的人到同一個地方旅行,感受往往大不相同。有些人拼命去擠打卡點,卻沒有意識到這是把他人的觀感照搬過來當作自己的。一千多年前,蘇軾已經告訴我,世間一景一事均可遠近高低、橫觀側看。懂得并且敢於選擇不同的距離和角度,方能不致於「不識廬山真面目」。 不好意思的是,「蒙瑪特丘的清晨」畫的就是打卡點。 但有沒有發現,整張畫的意境更像是它成為打卡點之前的本來面目。 一處特別而普通的地方,一個美好而常見的早晨,一位籍籍無聞的小市民正在回家的路上,有一爐溫暖的柴火,一杯香醇的咖啡,一頭昏睡的老犬正等著她。 能夠推窗遠眺那一片幾個世紀不變的屋頂海洋,身心舒泰地輕嘆一聲:「哦,又是多麼可愛的一天!」 這難道不是最令人心向往之的幸福嗎?! 以上就是畫這張水彩的時候,我心中感受之種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