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圖說事」 端午節獨個兒在家,手機不停響動,不同社交群組發來的賀節訊息,好意十足,例圖則千篇一律。不如自己刻意把好友早前送贈的糭子蒸熱,當作午飯,算是應節。 那糭子用料講究,除一般的豬腩肉和蛋黃,還有香栗及瑤柱,是朋友的朋友自家蒸製,非賣品。 說到非賣,得講意誠,其中好友泰國華裔的伊華,她親手秘製的糭子,單是每隻裹糭用繩,已逾三尺,堪稱經典。而我靈機一觸,吃過其美味可口的糭子後,用心把繩綑成小紥,再與贈糭的伊華和其他朋友共進晚餐時,一邊將那解自糭子的小繩紥交回,並高聲宣告:「聽說可憑繩續換新糭一枚,請承諾照辦。」對方見大夥乘機起哄,有說後悔把繩丟掉,有說馬上致電返家,囑兒子從垃圾桶檢回,一時不懂反應,靠我耳邊輕說:「好醜私下多給你兩隻,勿再當眾喧揚,好嗎?」 我一面捉狹她說多謝,一邊認真誠懇地對她鄭重表明,剛才說笑而已,實則以此特表謝意。因單看你包裹糭子已用繩三尺,其真其誠已足感人,閣下糭子之饀足料鮮,美味甘飴,再加形容,正如粵諺「畫公仔已畫出腸了」。 誰知一向廚藝了得,享譽友儕的伊華,忙向我解釋,她是「泰婆」一名,不擅中國人以水草褢糭,故以幼繩代之。唯恐鬆包虛裹,只能每隻都用繩凡三尺,反覆綑紥,以防糭子在蒸煮時米甩餡散。她更表示,每次蒸糭逾百,一烹五六小時;而為免買回糭葉不潔帶菌,單是糭葉,已要反覆用開水消毒除菌四五次。 如此用心致誠,做什麼事都差不了那裡,無怪乎「伊華糭子」以及她的蘿蔔糕,泰式魚餅,牛腩米缐.....在在令人回味垂涎。 雖云賣花姑娘插竹葉,也不好如老鼠跌落天平,但弊帚自珍,枕伴所烹糉子,亦應賞讚。有年興之所至,她蒸製「迷你」水晶糭六十多隻,贈予一同赴宴的四十多賓客分吃。朋友們交口稱讚,不枉她辛勞做了一整天十多小時的。 周太的「迷你糭子」,實分兩種。一是綠豆伴西米;另一是西米加紅豆,煙韌淡甜,吃時可隨意再醮椰奶,我個人愛其原味,尤喜綠豆加糭葉揉合,熱騰香濃卻入口綿軟,吃到細心,嚐盡美意。 糭小鍋小,愛心糭子,蒸煮需時。 論情說孝,吾母更是做糭高手。記憶中,大學畢業後數年,母親仍一如以往地,每在端午節前便自製近百隻稯子,讓我們吃個痛快,並分贈親友,共度端午。 家母做的糭子,亦分两種。一為可口的 [鹹肉裹蒸稯],選用上等豬腩肉和一級鹹蛋黃,不,蒸好的稯子,其內豬腩肉肥瘦適中,進口即溶,而鹹蛋黃則膄美溢油,跟已被蒸煮到清香柔綿的糯米及綠豆和吃,確然美味無窮。 至於母親另一傑作,是甜吃的 [鹼水稯]。通體只有糯米,並無內餡。吃時伴上白砂糖,廣東人慣以形容的 [烟韌] ,甜黏黏的,別饒風味 ,滿是親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