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華文社交媒體上見到一段視頻,十多位華人大媽穿旗袍在奧克蘭皇后街起舞。下面有一百多條評論,大多數持批評或否定態度。我不知道這是不是「廣場舞」,姑且稱之為「街頭旗袍秀」。 十多年前木蘭拳協會的姚會長就曾經搞過「旗袍秀」,後來發展為「時裝秀」,陣容可觀,一時之盛。曾在我們「文化沙龍」的活動上作過演示。為此我還寫過一篇「楝篤笑与旗袍秀」為記。 我一向欣賞旗袍。從小見慣母親穿旗袍,她有好幾件不同質料和花色的旗袍,根據時令与場合替換,全是找上海裁縫師傅量身定做的。廣州氣候熱,她平時就穿絲綢旗袍,布料印有淡藍素雅的玫瑰花。母親還有小手娟塞在襟邊以備拭汗。她在客廳里跟幾個穿旗袍的太太邊嗑瓜子邊用上海話聊天,就像民國日曆上的一幅仕女圖。 穿旗袍有講究。去街市買菜跟去赴宴或舞會穿的旗袍,秋冬与春夏穿的旗袍,都有不同。必須穿著得體,應合時宜。 華人婦女體型不若洋人玲瓏浮凸,但旗袍穿上身立即曲線分明,判若兩人,盡現女性美。真是越看越好看。 南半球夏日短暫,在奧克蘭若見到旗袍女子嬝娜步過皇后街,肯定是一道清涼亮麗的風景線。 一條馬路,你行我行,來去往返,互不相干。迎面見到衣著得體有風度之人,或是玉女佳麗,雖是驚鴻一瞥,也忍不住暮然回首。 視頻中每一位穿旗袍的女子都很美,堪可「驚鴻一瞥」及「暮然回首」。 錯就錯在十數旗袍女子街頭走秀,構成阻街,造成他人不便。 在紐西蘭生活的人,比較注意公共空間的行為舉止,盡量以不干擾他人、顧及他人感受為前提。理由很簡單,因為公共空間是共享的。 確有佔據使用之須,要經過申請。又或者可以嘗試報名參加「街頭藝人節」。 盡管個人喜歡安靜与獨處,但是我尊重這些同胞成群結隊的選擇。因為紐西蘭是自由國家。 我十分理解一些上了年紀的同胞,青少年時代吃過匱乏之苦,生活單調,沒穿過甚麼華貴服飾,思想感情壓抑。如今一切改變,就很渴望補償失去的青春,穿得色彩斑爛一些,放鬆自己表演一下,這也是熱愛生活的一種表達方式,本無可厚非。 只是近年在原居地的廣場舞和暴走族引起的爭議已經很大,一些人更將其帶到海外,甚至機場与游輪。在國際上也轟動一時。 爭議的焦點就是干擾妨礙他人。 廣場舞在紐西蘭雖間或有零星現象冒現,但華社中人大多尚能自律克制,廣場舞在公共空間始終未成氣侯。某些同胞遂組團結隊在華社活動中上台表演。我亦曾有幸一飽眼福。說實話,戲服道具、舞臺佈景和燈光音效的水準,跟姚會長當年的時裝秀已經不可同日而語。 這種在私有空間或公眾聚會的表演,有其歷史、文化背景与社會因素,已經成為部份華人生活方式的內容要素之一,不妨視為紐西蘭多元文化的一種合理現象的體現。因為華人自發的藝文表演包括時裝秀旗袍秀,的確起了鍛煉身體、愉快身心和消解鄉愁的作用。 唯望不要自我膨脹,泛濫外溢到公共空間,因為很可能產生反效果。 至於講到「弘揚中華文化」,個人認為實事求是比較好。沒有必要搞自我標榜、自我拔高的宏大敘事。因為華人自娛自樂不是搞宣傳,它產生的效果也并不十分明顯,孰優孰劣更尚待商榷。 就拿皇后街頭旗袍秀來說吧,連自己同胞這一關都過不去,其他族裔的觀感如何就可想而知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