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紐計骰]骰仔多年前由原居地乘搭飛機抵達奧克蘭,決定移居這個陌生的國家。 至今已居住接近30年。 在這將近30年的日子中,骰仔並沒有很積極去了解紐西蘭歷史。 只知道毛利人是原住民,他們跟移居到這裡的歐裔白人簽署懷當義條約。 基本上把管治權交出來,但毛利人在政治上仍然擁有特殊位置。 隨後的日子,就是毛利人持續爭取屬於他們的權益。 歷屆政府給不同毛利部族賠了很多錢,然後毛利人又提出要取回天然資源和土地的要求。 有毛利人又會進入已獲得市政府批准發展的土地,指這是屬於毛利人神聖的地方,要做持原狀。 懷當義條約在1840年簽署後,毛利人彷彿在過去百多年來,一直生活在這條約的陰影下。 他們認為這條約帶來的不公平,讓他們成為紐西蘭社會的弱勢社群。 他們平均壽命較低,失業率較高,家庭較貧窮,子女教育程度較低,犯人比率較高;他們認為這一切不利的數據,是毛利人面對社會制度系統性不公平下的結果。 他們要求所謂的公平,是在政府分資源時,需要專門撥出特定比例給毛利人。 例如被國家黨政府廢除的毛利醫管局,成立目的是專為毛利人服務。 毛利國會議員,也包括部分左翼政黨的國會議員,會要求政府相關部門撥出一定預算給毛利人提供房屋,在教育和社會福利上,也有同樣要求。 代表毛利人的毛利黨,在為毛利人爭取種種特殊權利上,是理直氣壯。 往往擺出「這就是我們毛利人應得」的模樣。 作為一個不熟悉紐西蘭歷史的外來人,骰仔認為他們要求的特權,並不符合現代社會民主公平的理念。 毛利黨要求的,令骰仔想起小說「1984」內的名言,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較為公平。 骰仔樂見行動黨提出法案討論懷當義條約,即使該法案不會在國會二讀中獲得通過。 這幾天在家看懷當義日的新聞片段,難免令人心情憂郁。 這不是骰仔在20多年前認識的紐西蘭。 希望不會由用手投票,到有一天要改為用腳投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