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頓當總理足有五年了,盡管她表示不會辭職,但是關於她可能辭職的猜測愈來愈多。
阿頓總理處理疫情、基督城清真寺槍擊案与白島火山的出色,令她的人望和支持率在2020年達到最高巔峰。然而生活成本上升、共同治理与「三水」攻策、治安不靖,導致選民認為總理在民意關注核心問題上未能將漂亮動聽的言論轉化為有效的行動。
在疫情期間非常支持總理的企業界,在2020年度Herald Mood of the Boardroom調查中,給了她5分滿分的4分。時隔兩年之後卻只給了她2.3分。
即使是左翼的鐵粉對阿頓總理的支持率也在下降,他們覺得工黨承諾的社會轉型和幸福GDP的進步并沒有徹底實現。在應對氣候變遷、貧富不均和兒童貧困方面政績乏善可陳。
這顆當初冉冉上升光芒四射的政治新星,正在變幻莫測的政治風雲之中黯淡失色。
2023年是否仍然由阿頓帶領工黨爭取連任就成為一個大問號,因為在2023至2026年這三年里,無論哪一個黨執政,都要面對以及設法解決一個問題:經濟。
在少數選民特別是華人當中,國家黨一向被貼上擅長搞經濟的標籤,有人指望該黨執政或許能夠帶來改變。
其實我們忽略了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那就是經濟是紐西蘭的命脈,國家黨和工黨都必須也不能不重視經濟,在兩黨執政歷史上各自都有過經濟繁榮的黃金時代,也曾因經濟不景而下台。
如果說工黨只識得「大洒幣」而不會賺錢,請問「大洒幣」的錢從哪里來?!
在提振經濟這一點上兩黨目標完全一致,唯一區別在於如何分配使用國家歲入的財務預算。國家黨可能偏向於某一階層選民,工黨則偏向於另一階層選民。民意多元,各有各的訴求,很難界定某黨偏向於某一階層選民的對与錯。
話說回來,踫上盧克森這位黨魁,很善於提出問題,卻無法講出如何解決問題。這是他的致命之處。
有人批評他仍然像一位小心保護品牌而不惹惱客戶的公司CEO,渴望給人以毫無威脅的印象:一個老好人。他的聲音聽起來很虛弱,未能顯現政治的強硬,也缺乏促進和捍衛保守價值觀方面的自信。
他現在主打的「減稅」提振經濟政策,如果一直說不出減稅後的錢從哪里找來補上財政支出缺口,屆時也很難讓人信服并投他一票。
從民調支持率變化來看,盧克森和國家黨已經止升,阿頓總理和工黨亦已止跌,兩黨都在三十多巴仙上下起落。
一項由主流媒體stuff作的Horizon Research 民意調查顯示,按照各黨支持率計算,工黨与綠黨聯盟可獲國會55席,而國家黨与行動黨聯盟可獲54席,雙方都無法達到61席的執政地位。
而優先黨在這項民意調查中有6.75%支持率,擁有 9 個席位。意味著可能再一次成為「王位制造者」。
有鑒於優先黨与大黨合作的可能性,他大概只能為工黨制造「王位」了。
當然這是僅供參考的一次民調,因為接受調查者是百分之百參加投票的選民。
所以盡管阿頓總理受到優先黨十分猛烈抨擊,但她通過政黨支持率的變化或者有可能重燃希望,打消去意,留下來靜觀待變。因為中間偏右的優先黨聲勢越高,從國家黨与行動黨手中搶走的票就越多。在這個政黨支持率此消彼長之中,阿頓總理或者會成為最大受益者。
又或者阿頓總理剛從南極歸來,面向天荒地老的冰川雪原忽然頭腦清醒,參透名利利弊,大徹大悟,急流勇退也不是不可能發生的事。
有時候世事就是如此離奇,發生一件壞事,可能令另一件壞事變成好事。反之亦然。
總之任何計劃永遠比不上變化快,紐西蘭政治萬花筒還能拼湊出哪些光怪陸離的圖案,也只能用變幻莫測來形容了。
|